搜索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Q Q:1234567890
邮箱:admin@gzhongde168.com
地址:NG体育(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ng体育电子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来源于历史变迁和主要内涵

发布时间:2024-03-06 17:17:05 作者:admin

  内涵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走内涵发展道路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2018年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年毕业生人数居世界第一,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走内涵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理念、制度、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的现代化,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旨在促进中国教育的内涵发展。“内涵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政策话语,是党中央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环境,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实践路径进行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目前,学术界已经讨论了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但对内涵发展政策的提出和演变过程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本文以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本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高等教育政策文本中内涵发展的演变和丰富内涵,对真正理解和不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内涵发展”最早应用于经济领域,然后传播到社会发展领域,是指以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为基础和前提,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出发的内在发展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内涵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初步提出和探索发展时期、失语期,逐步确立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核心理念的成熟时期。目前,高等教育政策文件“内涵发展”的主要意义是在稳定规模、准确定位的前提下,以特色发展为基础,更科学合理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突出社会文化特色,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2004年在农村和农业发展领域,《<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干部阅读》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改变过去农产品短缺时期,只注重增加产量,保证供应,忽视资源和环境保护,忽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二是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率。在指出要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增收潜力时,明确强调:“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能单纯依靠数量增长和扩张。要转变增长方式,注重内涵发展。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经营机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适销率。” 从农村和农业发展政策文件干部阅读内容可以看出,内涵发展是扩展到一定阶段实现发展转型的措施,一方面更注重内部发展,不再注重发展的基本面,而是更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是发展模式的转变。

  “内涵发展”一词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最早应用于经济发展领域,是转变广泛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战略。

  “内涵发展”一词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最早应用于经济发展领域,是转变广泛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战略。随着“内涵发展”意义的不断丰富,该概念不断扩大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不同的发展领域和行业,并被赋予了新的、更深刻的内涵。了解“内涵发展”在不同社会领域和发展产业政策文本中的含义,是进一步挖掘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相关政策文件中具体内涵的前提和基础。

  在科技领域,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根据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要求,优化布局,稳定规模,提高能力,走内涵发展道路。“这一政策进一步丰富和明确了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一是明确定位,要求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即回归自己的内在本质,这是发挥特色发展和深入发展的前提;二是优化布局,强调内涵发展不仅限于单一发展的一个方面,而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优化内部方面;第三,稳定规模,提高能力,表明内涵发展是在一定规模发展的基础上,调整和转移发展的重点,注重能力的提高。

  在旅游领域,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作用,走内涵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走内涵发展道路”,表明内涵发展一方面需要打破过去政府管理过多、过紧的制度和机制障碍,改革内部基本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需要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即内涵发展不是速度发展,而是强调平衡、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地方政策理念,“内涵式发展” 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地方政策理念,“内涵式发展” 它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这一概念最初是从促进高等教育内部因素的“内涵发展”开始的,并逐渐扩展到“内涵发展”,并在政策文本中交替出现。同时,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内涵发展” 政策文件出现在不同时期的频率不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这一高等教育政策的概念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ng体育电子

  综合分析“内涵发展”在上述不同社会领域政策中的表达和意义,“内涵发展”在形式上不同于外部发展,是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开始的内部发展;从内容上看,“内涵发展”是一种由内部要素协调、内容更丰富、更有活力的发展理念。因此,“内涵发展”可以概括为一种基于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的延伸发展的转型升级发展。基本要求是转变单纯依靠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寻求发展的延伸发展模式,旨在回归事物本体,实现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潜力的最大化。目的是开辟一条更科学、更理性、速度、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普通高校数量从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1986年的1054所,1988年达到1075所。但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数量快速增长导致的办学条件不达标、办学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为了促进高等教育适应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党中央从1988年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整改工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保持基本稳定,不断减少。因此,为了促进高等教育适应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共中央从1988年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整改工作,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保持基本稳定,不断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发展新形势,中共中央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应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9年左右,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文件没有提出“内涵发展”的概念,但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道路”,发展重点关注高校内部要素,可称为高等教育政策初步提出和探索发展的内涵发展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通过对上述政策文件中有关规定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高等教育领域提出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主要针对学校及其内部部门的改革。首先,在稳定高校数量的基础上(见图1),高校数量由1993年的1065所调整为1998年的1022所。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高校数量基本稳定。二是着力调整高校结构。通过管理体制和内部人事、组织、后勤等方面的改革,使高校管理体制更加科学规范,增强了学校的发展活力。第三,主要措施是适度扩大高校规模,优化高校布局。在此期间,通过“共建”、“联办”等重要措施,有效扩大了学校规模。1993年,普通高校的学生人数从253.55万增加到1998年的340.87万(见图1),招生人数从1993年的92.4万增加到1998年的108.3万(见图2)。同时,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定位,有助于促进高校特色发展。

  1993年初,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文件首次提出“内涵发展”概念,“高等教育发展,坚持内涵发展道路,首先使现有学校达到合理规模,同时进一步发挥学校潜力,提高整体效益”。该政策文件还对高等教育管理制度、高校内部机构改革、教学改革、教师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目标是体系建设,“通过改革:规模发展大,结构更合理,质量更高,效率显著提高,到20世纪末,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强调“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应满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途径,大规模发展,结构更合理,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率。该文件进一步指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类型的学校来确定。这两份政策文件的出台决定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即在促进高等教育规模和数量扩展的同时,将重点逐步转向促进学校内部要素的发展。此后,国务院于1994年发布了《关于关于关于的》

根据《实施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发布了《全国教育“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计划》,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注重高校内部结构的调整,提高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全国教育“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以“共建”、“联办”的形式发展高等教育,促进高校改变单一隶属关系,促进部分高校合并发展。这一政策有利于增强高校发展活力,稳定数量,扩大现有高校规模。教育部在1998年制定的《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等教育应“继续实施‘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政策”。这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促进了高校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这个失语期的出现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因素。首先,为了减少亚洲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999年中共中央转批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报告《当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任务》,提出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作为扩大国内需求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为缓解就业压力,1999年以来,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仅三年时间就从159.68万增加到268万(见图2),大大减少了高中毕业生过早进入社会的数量,缓解了就业压力。第三,随着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发展阶段,大量发展中国家也加快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此期间,促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因此,党中央决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

  20世纪90年代,在内涵发展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基本处于稳步前进的状态。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内涵发展”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中逐渐处于“失语症”状态,扩大高等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在此过程中,有学者指出,“高校扩招后,2002年普通高校在校1998年生数为2.7 倍,部分高校教学、住宿、体育设施严重短缺。如果不及时改善教学生活条件,就会限制招生,暂停招生,甚至退市。党中央还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过度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要贯彻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措施。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指出,要“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拓宽人才成长道路,减缓升学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将从目前的9%提高到15%左右。此后,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扩招。与1999年普通高校413.42万人相比,仅三年后,2002年普通高校人数就达到903.36万人,到2009年增至214.06万人(见图1)。一系列扩招政策有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从1999年的10.5%提高到2002年的15%,到2009年的24.2%(如图3所示),推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重视教育内涵的发展,使“内涵发展”一词再次出现在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自2010年以来,“内涵发展”不断出现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各种重要政策文件中,内涵更加丰富,逐步确立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更深刻的指导意义。

  从现阶段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来看,虽然许多规定和措施都具有内涵发展的意义,但“内涵发展”一词在政策文件中总体处于失语症状态,本文收集的教育政策文件尚未找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或“内涵发展”的明确讨论。在此期间,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以外部扩张为主要途径,在数量和规模上实现了飞跃扩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内涵发展”在这一时期的政策话语中是不可避免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进一步转型发展的必要阶段。

  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形势来看,经过十年的扩张发展,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到26.5%,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虽然1999年以来大规模扩招的一系列问题有所缓解,但新问题不断暴露。失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考试公平等挑战限制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前一时期通过扩大数量和规模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相比,新时期需要深入挖掘现有高校的内部潜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世界各国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国内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发展模式的不断转型升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了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的历史方向,突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紧迫性。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决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决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010年举行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全面转型发展。胡锦涛同志在会议上明确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训、科研、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建设若干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显著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的发展,鼓励高校建立特色和水平”。这是21世纪以来首次在党中央教育发展政策文件中提出“教育内涵发展”。《纲要》在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中,把人才培养放在高校工作的中心,强调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优化高校内部结构,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本系列规定为高校挖掘内部潜力、转型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的演讲中明确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文化继承和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首次提出将“内涵式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模式。ng体育.ccm

  我国即将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从2000年到2009年,普通高校数量从1042所增加到2305所,普通高校数量从55.09万增加到214.06万,每年招生人数从220.61万增加到639.49万,高等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实现了超速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高校数量、规模和年招生人数基本稳步增长(见图44)、图5)。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稳定期和转型发展期。

  不同社会领域政策文件中“内涵式发展”的含义为分析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内涵提供了参考。这一政策术语在高等教育领域政策文本中的表述赋予了它丰富而清晰的政策意义。

  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提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坚持内涵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中国高等教育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出“内涵式发展”是当前和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发展”已被视为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指导理念,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再次强调:“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年毕业生人数居世界第一,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走内涵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在新时代,“内涵发展”是一种不同于规模和数量扩张的发展模式,真正回归高等教育本身,激发高校内部的发展活力。201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促进教育现代化十项关键任务之一,促进高等教育内涵的发展,进一步明确内涵发展道路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功能。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应以其基本功能为基础,以高质量实现为主要目标。自2010年全国教育会议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以高校的基本功能和责任为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将全面提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将“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纳入高校基本职责,促进高校基本职能的完善。在内涵发展过程中,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高校工作的中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要努力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以基础研究为支撑,加强创新、应用、复合、前瞻性和战略研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意识,促进产学研结合,积极关注国家乃至全球热点和焦点,始终服务国家发展,满足公众需求,积极发挥文化遗产创新作用,引进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标性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鼓励学校做出特色和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学校建立特色和水平”。《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展示优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建立特色,争取一流。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范和学科专业设置。《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促进高校特色高水平发展”。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做出特色。...使各类高等教育都能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一流学校。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高校分类标准,制定分类管理措施,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和差异化发展”。《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指出,要“分类建设一批世界级高校,建立完善的高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根据上述政策文件,我国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强调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水平,明确人才培训目标、学科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突出“稳定、准确、特色”,实现各级高校的差异化和特色发展。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特色也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和本质特征。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注重表达和突出时代的社会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指出,中国要扎根中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即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突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将学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作为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强调高等教育要全面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

  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应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道路的重点。一是完善高校依法独立办学机制,调整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使高校在明确地位的基础上独立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体系。二是积极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学生学术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实践教育与合作教育的制度化。三是改革创新高校科研体制机制,全面改革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包括科研经费投入管理、科研项目选择、科研成果评价方法、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等。

  “内涵发展”不同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精英大众普及”理论术语,也不同于对高等教育发展优先目标或任务的描述。“内涵发展”有其特定而丰富的内涵。从历史上看,这是一个从政策文本到研究视野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它的出现不同于通常的“从学术语言到政策术语”的传播路径。“内涵发展”概念的传播路径反映了“从政策术语到学术语”的反向传播。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实践中创造的政策术语,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中国理念,必将引起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更多关注和讨论。   目前,“内涵式发展”已成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本土核心理念。这一概念最早应用于经济领域,然后传播到社会发展领域,是指基于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的内部发展模式,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出发。“内涵式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初步提出和探索发展时期、十年失语期,逐步确立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核心理念的成熟时期。目前,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中“内涵发展”的主要内涵是以稳定规模、准确定位为前提,以特色发展为基础,更科学合理地实现基本功能,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表达和突出时代社会文化特色。   作者简介:崔瑞霞,山西临汾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ng体育官方。研究方向是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热线电话:400-123-4567
电子邮箱:admin@gzhongde168.com
Q Q:1234567890
地址:NG体育(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备案号:粤ICP备18009537号-1
NG体育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23-2028 NG体育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 粤ICP备18009537号-1 | xml地图 | txt地图 |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