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Q Q:1234567890
邮箱:admin@gzhongde168.com
地址:NG体育(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4-03-23 02:16:57 作者:admin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依法治教理念,更加重视对残疾学生的关爱,坚持科学评价,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坚持普特一体化,提高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随班学习是保障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地方政府落实了《残疾人教育条例》的要求,大力实施综合教育,促进课堂工作,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但仍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支持和保障条件不完善、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加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班级学习提出以下指导。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加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班级学习提出以下指导。

  2.建立工作台账。根据评价意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工作台账,作为入学安置的基本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保密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人信息和评估结果。

  1.规范评估认定。随班学习的对象是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每年4月底前,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街道(镇)组织适龄残疾儿童家长等监护人进行入学登记,对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进行调查,全面查明名单。5月底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县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能力进行综合标准评价,并对是否适合上课提出评价意见。

  4.加强控辍保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作为控制辍学、保护学校联合检查机制的重点工作对象,利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第一次安置后确实不适应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意见适当调整教育方式,确保具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辍学。

  3.坚持优先原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学校招生计划,确保班级学位。在相同条件下,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将优先考虑在附近的招生区。为了更好地保证课堂质量,可以选择同一学区质量更好、条件更完善的普通学校作为指定学校,相对集中接收残疾儿童和青少年。

  6.发挥资源中心的作用。各地要加快省、市、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合理配置巡回教师。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应加强巡回指导、教师培训和质量评价,大力推广特殊教育知识和方法,为普通学校和家长提供科学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鼓励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提高服务的准确性。

  5.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县根据残疾儿童入学分布,合理规划,统筹布局,选择若干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接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学校设立特殊资源教室,根据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根据学生残疾类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培训设施设备和资源教师和专业人员。对其他接受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要进一步提高资源教室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康复培训等特殊教育服务。

  8.培养生活劳动能力。普通学校应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计划,实施“一人一案”,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注重残疾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更注重发展潜力、补偿缺陷,特别是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生活适应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艺术教育,帮助提高独立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培养正确的生活、劳动观念和基本专业素质,为适应社会生活和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7.注意课程教学的调整。普通学校应根据国家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统一教材要求,充分尊重和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则,结合每个残疾学生的实际类别和程度,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当根据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参照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计划增加特殊课程,参照经批准的特殊教育学校教材,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具、学习工具和辅助工具服务。支持各地广泛征集选拔优秀教学案例,不断创新推广教学方法。

  1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普通学校应最大限度地创造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严禁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积极倡导尊重生命、包容接受、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校风,将生活多元化理念与发展理念融为一体,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班主任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建立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制度。在确定优秀学生轮流关心和帮助的基础上,鼓励全班同学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进行配对帮助。鼓励通过征文、演讲、主题班会、微视频等形式展示关爱帮扶的优秀事迹,大力弘扬扶残济困、互助互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安排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为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共同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9.完善残疾学生评价制度。要完善符合残疾学生实际情况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以思想品德、学术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质、社会实践、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为基本内容,突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心理生理矫正补偿和劳动技能综合评价,避免以学科知识为唯一评价标准,以调整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评价依据,实施个性化评价。对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愿意继续深造的残疾学生,应安排参加当地初中学术水平考试或单独组织的特殊入学考试。对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愿意继续深造的残疾学生,应安排参加当地初中学术水平考试或单独组织的特殊入学考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残疾学生参加高中入学考试提供相应的合理、方便的条件。

  12.注重培训培训。充分依托“国家培训计划”和各类地方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课堂教师培训,将特殊教育的一般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及相关培训,提高普通学校所有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素质。落实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高校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要求,优化课堂学习的必要知识和内容,提高师范毕业生胜任课堂学习的能力。各级教研部门要定期组织随班教师开展专题教研活动,通过公开课或优质课评选、优秀成果培养推广、专题讲座等方式,有效支持随班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随班教师工作水平。

  11.配备师资力量。各学校应选拔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素质、更仁爱、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担任残疾学生班主任和教师;选拔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或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秀教师,具有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培训经验,担任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要加强教师配备,保持教师相对稳定,满足随班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引入社会工作者、康复教师等机制,承担残疾学生的护理、康复培训和辅助教学。

  14.加强部门合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残疾人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积极实施特殊教育推广计划,建立健全长期工作机制,发现标准问题,实施“县案”,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课堂工作。

  13.完善激励机制。各地要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体系中建立分类评定标准,实行分类评定。承担残疾学生课堂任务的学校应建立健全课堂教师评价机制,科学综合评价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和绩效,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定、就业、评价和绩效奖励工作中,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倾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资源教师特殊岗位补贴政策。

  16.加强家校共育。与残疾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和沟通,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和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履行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争取普通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注重发挥康复、医学、特殊教育等专业人员和社区和社会相关组织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共同为残疾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5.加大推进力度。要把随班学习纳入当地义务教育普及的全面工作,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实现随班学习质量的不断提高。及时足额拨付全班残疾学生公共资金,确保全班各项工作的落实。支持通过随班就读示范区创建示范学校,进一步探索和促进随班就读的有效经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普通学校实施综合教育和随班学生发展应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综合评价和校长个人年度评价。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督评价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评价中,以课堂学习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监督ng体育app。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学校(包括幼儿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热线电话:400-123-4567
电子邮箱:admin@gzhongde168.com
Q Q:1234567890
地址:NG体育(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备案号:粤ICP备18009537号-1
NG体育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23-2028 NG体育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 粤ICP备18009537号-1 | xml地图 | txt地图 |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