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Q Q:1234567890
邮箱:admin@gzhongde168.com
地址:NG体育(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

发布时间:2024-05-01 14:50:24 作者:admi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向。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期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教育,结合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力量,做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培养承担民族复兴责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体方向和根本方针,指出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导。

  党的教育政策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事业的总体方向和指导,确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结,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计划。

  党的教育政策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事业的总体方向和指导,确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结,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计划。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兴衰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的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方向和目标,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时代,也开启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教育事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新时期党的教育政策是党不断适应时代要求、总结教育规律、把握社会发展和人民发展要求的教育行动指南,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教育政策发展演变的结果。

  为贯彻这一政策,教育部于1949年12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即“服务人民,首先服务工农,服务当前革命斗争和建设”。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两为”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教育的基本功能、作用和政策基础。在这一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年轻的共和国卓有效地接管和改造了旧教育,为创建新中国教育奠定了基础。为了贯彻这一教育政策,教育部分别规定了中小学教育的宗旨和任务,其他各级教育也确定了各自的宗旨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国的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标准化办学的轨道。

  为了尽快改变文化教育非常落后的局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成功完成从旧教育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转变,建立党的教育政策,明确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即民族、科学、公共文化教育。人民政府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消除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面转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使教育事业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逐步明确。1957年2月,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政策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发展,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工人。这一重要论述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新中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持久的指导作用。

  自1952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因此,我国教育也开始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教育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1954年2月,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迈进,每个人都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1954年文化教育工作的政策和任务”提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应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政策……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

  党的教育政策和相应制定的政策,保障了新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贯彻教育方针,培养了一大批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造就了一大批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

  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提供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两个必须”。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政策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提供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意识的文化工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文件中关于教育的表述首次冠以“教育方针”字样。此后,人们将这一政策与1957年提出的教育政策相结合,作为一项统一的教育政策,这是196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等教育六十条》)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提供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发展,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意识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针以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及其教育活动为实践依据,以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为政策依据,继承了民主革命时期党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总方针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道路和发展方向。这一教育方针以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及其教育活动为基础,以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为政策依据,继承了民主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发展方向。该政策于1978年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红、专业化、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里提出的教育政策是根据当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和新中国成立32年的教育经验教训提出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少年、青少年、儿童在道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对教育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恢复发展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教育也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适应这一根本任务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得到了发展和逐步完善。

  20世纪90年代初,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方针的表达更加规范。1990年12月30日,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规划的建议》,提出“继续贯彻教育必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重申了“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策。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遵循了这一教育政策,但对文字进行了重要修改。除了在“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前增加“社会主义事业”外,还在“德、智、体”之后增加了“等方面”,反映了对教育政策认识的深化。到目前为止,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已经完成了法律程序,并写入了教育的基本法。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三个方向”已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在今后制定的教育方针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并直接写入“三个方向”。这些重要思想充分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实现了从“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升华和历史飞跃,加强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促进教育积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行全面改革。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人民,结合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重申党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要“结合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丰富教育方针的内容。

  世纪之交,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方针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容。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人才培养提出了“美”的要求。因此,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政策表明,“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新的教育政策确立了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明确了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揭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2012年,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坚持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人民,以道德培养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丰富和发展了教育方针的内容,提出了“以德育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第一、德育第一,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对教育政策的内容进行了新的阐释和丰富,提出了“教育第一、德育第一”、“实施素质教育”、“做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指导思想。

  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艰苦探索和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日益完善。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更自觉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带来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大提高了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5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政策规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于人民,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ng体育电子。本规定增加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教育方式,增加了对教育目标的审美教育要求。本规定通过法律形式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国家意志。

  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总体要求。首先,核心是围绕“培养谁、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最具战略决定性的根本问题,规定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指出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三是坚持教育服务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四项服务”明确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四是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结合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明确教育实现路径。第五,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培养承担民族复兴责任的人民群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标。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纳入教育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总体要求和教育工作目标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战略高度,视野广阔,洞察力深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习近平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总体要求,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在根本宗旨上,必须坚持教育服务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扎根中国。

  第三,在根本宗旨上,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坚持“四服务”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新时期以人为本发展教育的理念。为人民服务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教育方针中一贯的基本思想。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教育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中心任务。教育政策应准确把握和服务于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教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功能,充分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最鲜明的特点。第一次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纳入政策;第一次将教育“四项服务”纳入政策;第一次将“扎根中国办教育”纳入政策;第一次将“劳动”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期党的教育政策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第五,在教育工作目标上,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战略任务。

  第四,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要把握时代性。教育方针的制定要体现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色,与时俱进。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政策已经适应了《纽约时报》的要求,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ng体育.ccm。二是逐步明确“四服务”的根本宗旨。三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的新发展。核心是围绕“培养谁、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最具战略决定性的根本问题,规定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

  第六,在教育培训目标上,必须明确“努力培养承担民族复兴责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中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第三,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也是确保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二是尊重教育规律。制定教育方针,必须把握教育本身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体现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政策尊重教育规律,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全面发展思想。一是在教育服务方向上,更加注重教育服务现代化和人民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三是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更加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党的教育方针是引领教育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全面学习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在新时代,我们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责任做好教育工作,以更高的态度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力量,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两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教育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翟博)  第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制定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德育第一,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把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
热线电话:400-123-4567
电子邮箱:admin@gzhongde168.com
Q Q:1234567890
地址:NG体育(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版/手机版
备案号:粤ICP备18009537号-1
NG体育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23-2028 NG体育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 粤ICP备18009537号-1 | xml地图 | txt地图 | html地图